#头条创作挑战赛#
“一年也进不了几次货,你看这几箱酒,都是我自己喝了。洗衣粉、酱油、醋、盐,还有香烟,基本上卖不动,都是我自己用了。”60多岁的翟大叔说,这个开门营业了40多年的老供销社门市部,虽然卖不了什么货了,但是他还一直坚持运营着,就像开了家“私人商店”一样,自己是老板又是顾客,让这个藏在山村里的“供销社门市部”发挥着余热,成了一代的回忆。
翟大叔的老伴服务意识强用塑料袋子装手电筒
这个供销社门市部,位于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寨里河镇南部山区的春报沟村。据老板翟大叔介绍,自己的老伴就是“老供销”的营业员,也是供销社的正式职工,如今已经退休。当年,门市部对外承包经营权,他们就接手经营,一直坚持到了现在。
莒县供销春报沟超市的房子全部用石头垒砌而成
这个门市部,从内到外,从上到下,全部是用石头垒砌而成。第一眼看上去,极具年代感。虽然门头上悬挂的牌子是“莒县供销春报沟超市”,有点现代感。但是,当你步入这个超市后,又仿佛穿越一样,瞬间又回到了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
翟大叔介绍日常经营情况
红砖、水泥垒砌的柜台,结账的地方都已“包浆”。而柜台里面的格子货架上,还摆放着不少“老物件”,有老式手电筒、学生用的练习本,还有圆珠笔、铅笔,老式台秤,算盘等等。不过,这些物件都是滞销品,几十年没卖出去了,货架上布满了灰尘。
墙壁上悬挂着奖状诉说昔日辉煌
西边墙壁上悬挂着一个奖状,还有一面大镜子,在诉说着这个门市部曾经的辉煌。奖状上用繁体字写着“先进集体”,是1984年,寨里河供销社奖给这个门市部的。从挂上去就没有拿下来过,到现在已经挂了39年了。而那面镜子,是1981年别人赠送给这个门市部的,也一直挂在墙壁上,已经40多年了。
翟大叔介绍日常生活
“这个门市部,建设于1979年,当时附近八个村出资,共同盖起来的, 紧挨着门市部,东边就是学校。当时生意很好啊,八个村,好几千口人消费呢。再说当年买东西得凭票购买,所以生意非常好。”翟大叔说,后来学校搬走了,加上市场开放,个人也开起了超市,这个门市部就慢慢地不行了。
翟大叔的老伴曾在这个柜台上销售货物
“十几年前,生意也还行,当时村里也没有个人开的小超市,加上卖着化肥、农药、农具等农资,再卖着面条、饼干、布匹、暖瓶、电池等生活用品,生意很红火。”翟大叔介绍,从学校一般走,到允许个人开超市,门市部的生意就直线下滑了,慢慢地都挣不出本钱来了。
供销门市部内部场景
“俺老伴是供销社职工,当时她是正式职工,年轻的时候在长岭镇供销社了,后来就调到俺这边了。”翟大叔介绍,当年供销社营业员是一个很吃香的职业,得有很硬的关系才能干上营业员。因为岳父在县城里当官,老伴当年才有机会进入供销社系统,成了一名正式职工。
翟家大娘回忆年轻时的时光
“我是1976年上班,一直在供销社干到了退休。当年的门市部,有营业员,卖酒的不能卖农资,分工明确。有主任、有组长,还有会计和营业员。”大娘说,营业员一般都是长得漂亮的小“识字班”,年龄大的不要。当上营业员,一般都是有关系才行,因为这个活轻快,还体面,所以当时很吃香。
格子货架上摆放着各类商品
一名供销社正式职工,怎么嫁给了一位农民?我们好奇地问道:“他长得帅啊,你没看他现在也是一个帅老汉啊?哈哈。”大娘开心地说:“当时他当兵,人长得很帅,别人一介绍,我就看上他了。年轻时心思他在部队能创好,后来复员回家了。”大娘说,跟着丈夫也没怎么吃苦受累,自己是正式职工,有工资,丈夫种地,小日子过得也很幸福。
翟家大娘介绍退休后的农村生活
“我退休好几年了,刚上班那会,每月工资才36元,现在一个月能发3000多块钱,他种地也耽误不了吃饭。俺就一个儿子,现在在城里做酒水生意,生活上是没问题,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大娘很满足现在的生活,虽然生活在农村,但是小日子过得还算滋润。守着这个门市部,就像生活在过去的年代一样,抬眼看去,都是年轻时代的模样,回忆很美好。
翟大叔拿手电筒
“你看这里还有手电筒呢,以前卖4块钱一个。还有三个,只有一个是崭新的,那一个生锈了,那一个坏了,没法用。”翟大叔从货架上拿出手电筒,一边尝试着看看还能不能使用。我们看到后,觉得很稀奇,就想买下来。大叔说,以前卖4块钱一个,现在还卖4块吧。两个给8块钱就行了。还有手电筒的灯泡,都送给你们了。
这个手电筒只卖4块钱
“以前有人来买,看着就像稀罕物一样,我没卖。今天我高兴,你们想要,就卖给你们吧。”翟大叔说,这些老手电筒,现在没有人用了。如今市场上卖得都是充电的手电筒,不仅亮度高,样子还好看,也比较耐用。老手电筒是用一号电池的,也不知道现在还能不能买到。如果买不到一号电池,你们就当个玩具摆着好看吧。
翟大叔把这些灯光也免费送给了我
货架上摆放着不少“老酒”瓶子,我们以为是卖不出去的老酒。本想拿下来看看,有合适的买几瓶老酒品尝。可是翟大叔告诉我们,这些是空洒瓶子,摆放在货架上好看的。很多老货底子,仍然摆在货架上,已经失去了商品的意义了。不过,老两口仍然没有舍得扔掉,让它们在那里发挥着“观赏”的价值。
极有年代感觉的格子货架
“我刚接手那会,很多‘莒县白干’白酒,当时就怕卖不了。因为在村里消费水平有限,加上没有流动资金,就着急快卖出去。瓶装白酒卖不了,就拆开倒了酒缸里,当散装的白酒卖。现在想想,有点可惜了。”翟大叔说,现在如果有七八十年代的“莒县白干”老酒,一瓶都能卖到两三百块呢。当时一瓶子白酒才卖两三块钱,价格涨了一百倍,比存钱还好。
老两口介绍商店历史
“这几年,基本上是没有生意了,有时候好几天不开张。”翟大叔介绍,现在村里的年轻人基本上没有在家的,都外出打工了,要不就到城里居住了,全村100多户,在家里的老人年龄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消费能力不行。再加上这几年网上购物,村里的年轻人也都从网上买货了。
屋顶上还是老样子
“这个门市部,我接手过来后,翻修了一次,建筑质量非常好。以前屋顶是水泥瓦,后来下雨漏水,我换上了红瓦。其它的地方没动,你看这屋顶上都好好地。”翟大叔说,经常有人到山里玩,看到这个门市部后,都会拍些照片,就像见了奇景一样。
这是最新悬挂的牌子
“我这个老供销门市部,不敢说在咱全县是唯一,起码在咱镇上是唯一保存原样的。现在很多门市部的建筑还有,不过都进行了改建,里边都改成了开放式超市的样子,我这个一直坚持没有改建。”翟大叔介绍,当时有人建议改建成现在开放式超市的样子,我寻思着怎么改也一样,这山村里没有多少人来,改了也是白改,白花钱,还不如保持原样好。
翟大叔介绍商店日常经营情况
“这样我觉得很好,一进门就看到以前的门市部模样,就像回到了年轻时代,哈哈。除了这几间屋,后边还有个大院,一年租金是6000元,每年都得上交。”翟大叔说,现在光靠卖货是挣不到6000元的,没有买货的,全年进货都用不了3000块钱,而且货多数是自己消费了。没事的时候老两口还做点工厂下放的手工活,多少补贴一下生活。
【原创作品,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和洗稿,侵权必究。想分享您的故事,敬请关注@新图视野提供采访拍摄线索。心猿不动无馀境,照见人间是与非。】#三农##农村##在头条看见彼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