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互联网带来的红利被市场吞噬干净后,浮出水面的资本才是真正的大佬。
作者:路老二
编辑:黄晓军
来源:快刀财经(ID:kuaidaocaijing)
“中国正在崛起,高速火车正在驶离车站,请立即上车!——重创中国,重仓未来!”
——《价值》张磊
资本市场最大的瓜终于落了锤。
近日朝阳公安发布通告,网络疯传的高瓴资本张磊被“边控”限制出境实属造谣,此张磊非“彼张磊”,原来是同名同姓的另一个人。
目前造谣者已被警方刑拘,该微博大V以炒股为业,为显示消息灵通,“张冠李戴”博取他人关注,编造上述虚假信息。
不得不感叹高瓴法务部还是厉害,编撰资本市场大瓜者常有,可被刑拘的屈指可数。大佬们的处事手法确实高人一截,要么于无声处听惊雷,要么在惊雷中聊浮生。此次强有力的反击,张磊变相领到了一块金牌,防止未来可能的碰瓷。
提到中国的创投圈,绕不过去的总是红杉和高瓴。
360创始人周鸿祎曾说:“沈南鹏就是一条鲨鱼,只要闻到血腥味,就会不顾一切地冲过去。”
而更让人津津乐道的则是高瓴资本的创始人,中国“私募股权投资”一哥,掌管着亚洲最大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之一的张磊。
可以说,在中国,你或许能离得开腾讯、阿里,但你一定离不开高瓴资本投资的企业。
截至目前,高瓴投资的企业已超过800家,资本的版图已经涵盖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押宝腾讯、豪赌京东、操盘蓝月亮、鲸吞百丽、扶持百济神州、入驻格力,任何一笔投资都足以当做优秀的商业案例。
毫不夸张地说,连马化腾、刘强东、董明珠见了他都得喊一声“金主爸爸”。
不过高瓴一直在弱化企业的个人英雄主义,但作为创始人和灵魂人物,高瓴的一切似乎都有张磊的影子。从2010年“破圈”开始,张磊逐渐成为了资本界的“红人”,一步步被捧上了“神坛”,甚至被封为“风投之神”。
人红是非多,大众似乎都很热衷于“捧杀”,这个“红”却总不那么能让人信服,他的新书《价值》被奉为圭臬的同时也被无情嘲讽。
有人怀疑他身后有“贵人相助,高人指路”,高瓴和张磊“手可通天”。“阴谋论”和“谣言”也此起彼伏,有人觉得高瓴用“战略投资者”身份“割二级市场韭菜”实在不妥,更有甚者对他“做时间的朋友”提出质疑:不鼓吹价值吹嘘长期看好,怎么割韭菜?再怎么神话也离不了现实中投机行为。
从小镇青年“白手起家”,2000万美元起步,到如今管理着超过6000亿元规模的基金,金融大鳄张磊只用了16年。
短短十余载,这个低调且神奇的资本帝国究意是如何炼成的?
01
创投大佬的童年往事一般都有“学渣逆袭”和“从小就有“商业头脑”的故事情节。
比如1967年出生于重庆大足的“辣妹子”徐新,每一次都站在风口上“精准扶贫”。第一笔投资就砸了4000万美金给宗庆后,接着一只手扶起中国初代互联网首富丁磊,另一只手拔起刘强东的电商高楼。
而后她豪掷千金,挥手投出了包括京东、网易、三只松鼠、美团、携程、BOSS直聘等在内的多家上市公司。这也让她成为了人人称道的“风投女王”、“中国女版巴菲特”,从此奠定了创投圈的江湖地位。
性格大大咧咧,从小调皮捣蛋,爱去批发小商品卖给同学赚差价的徐新,小时候却是十足学渣一枚,成绩差爱逃课,素有“逃课大王”的雅号。
直到某一天徐新突然“开窍”,而后改过自新,一路开挂:考进南京大学的外语系——分配到中国银行总行——3年干到副科长——推荐去香港普华永道规培3年——入职香港当时最大的本土券商百富勤——转投荷兰顶级投资管理公司霸菱投资集团——最后离开霸菱投资,创办了自己的公司——今日资本。
张磊也有类似的经历。
1979年夏天,7岁的张磊凭借自己家家紧挨火车站的优势,拿着数百本自己的小人书摆摊租借给旅客看,租看一次一毛钱,首次“创业”就小赚了一笔。
不过张磊家并不缺钱,他的父亲是外贸干部,母亲是名律师,“练摊”赚钱纯属个人业务爱好,这些钱,也悉数进了旁边的小卖部店。
▲70-80年代驻马店车站
也是在这一年,8岁的马化腾还在老家广东省东方县读小学,这个性格内向、沉默寡言乖乖男,连老师都不知道他脑子里每天都在想什么,只有女同桌知道他喜欢每天晚上抬头看“星星”,这吓坏了父母。
而6岁的刘强东就比较苦逼了,由于父母都是船工,把煤炭从徐州运到扬州,又把瓷器从扬州运到徐州,风餐露宿船上讨生活,只得把他丢在姥姥家,成为留守儿童的刘强东变成了野孩子,老家穷得连电都没通。
世界在变化,社会在变革,一切虚无缥缈却又似乎无法触碰,如梦幻泡影。
本就命运毫不相干的人三个人,却因时代发展的洪流,最终命运交织在了一起。
多年后,他们将分别创造属于自己的商业神话,三人将相互提携并相互成就,共同参与并见证中国的崛起。在此之前,他们还有各自漫长的求学之路要走。
02
父母很忙,没功夫管孩子,张磊从小就喜欢逃课,游山玩水,到处溜达,
童年的张磊,满脑子幻想着“仗剑走天涯”,当年爆火的《少林寺》,直接催生出不计其数要到少林寺出家的年轻人,里边就包括张磊。
彼时的他萌生了学习盖世神功的想法,一度想去少林寺出家,学习神功,长大以后行侠仗义,只可惜被父母劝阻了下来。
1985年,13岁的张磊正准备小升初,成绩太差的他让父母提心吊胆,万幸的是张磊1分压线过,驻马店初中的最低录取分是140,而他正好考了个141。
上中学后,父母更忙了,经常把张磊“扔”到一位在图书馆工作的亲戚家,被锁在图书馆的张磊“被迫”养成了爱看书的习惯,这让张磊过了一把读书瘾,用他自己的话说:“那几年看的闲书,恰好塑造了我的三观,开阔了视野、打开了格局。”
▲中学时的张磊
至于为什么后来会成为学霸,张磊自己的解释是因为施一公。施一公也是驻马店人,还是张磊在读中学的学长,中国著名的科学教育家,西湖大学校长,清华大学副校长……
就是在图书馆里,张磊看了施一公写的一些文章,深受触动,于是和徐新一样突然间“开窍”了,从高二开始奋起直追,从此发愤图强。
若干年后,央视财经频道贴身采访功成名就的张磊,正好拍到施一公来找他。面对偶像,小学弟张磊依然略显拘谨,不过却豪爽答应帮助施一公解决西湖大学3亿元的募资难题,人生中最有成就感的事估计也就莫过于此吧。
▲如今湖畔已无大学
不管这个插曲是真是假,至少两年后曾经的学渣逆袭成功,一不小心还放了一个大招。1990年,18岁的张磊以河南省高考文科状元的身份考入中国人民大学。
暑假的空档期,张磊又重操旧业,这次他还扩大了自己的产业链,干脆直接去批发那些教人快速致富以及描述深圳特区如何迅猛发展的书,这远比连环画更好卖,一边搭配卖矿泉水、方便面,一边卖瓜子花生湖南的腊肠......
肉味出来了:瓜子花生矿泉水、啤酒方便面火腿肠;买一本成功励志财富传奇,一夜暴富财富自由不是梦!
一个暑假下来,张磊狠狠赚了一笔不菲的零花钱,净赚800多元,要知道当时一名基层公务员一个月不过80来元。
转眼到了1992年,股市的火苗已经蔓延到全国,人们揣着四处借来的身份证涌入深圳福田,抢购新股认购抽签表。
担任学生会干部的张磊混得风生水起,和同学搞社会调研赢了一台大尺寸彩色电视机,牵头在校园内组织了一场股市模拟大赛上了中央电视台,还被邀请去了中央电视台讲证券分析。
也就是在这一年,19岁的宿迁高考状元刘强东也考入了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成了张磊的学弟。
报道的那天,刘强东一只手紧紧捂住自己的内裤,生怕缝在内裤里的500块钱不翼而飞,另一只手提着父老乡亲送的熟鸡蛋,一人独自赴京求学,那种土得掉渣的气质,和当年扛着两麻袋行李走进北大的俞敏洪差不多。
21岁的马化腾正在深圳大学电子工程系读大三,闷头撸着代码,性格内向的他一度让同寝室的哥们担心他找不到女朋友。
03
1994年,22岁的张磊如愿以偿地进入了五矿集团工作,做资产评估与矿产收购。
从1994——1998年,整整5年,属于他人生的一个空档期,在媒体的报道里,这5年几乎是一片空白,没人知道他经历了怎样的“至黑时刻”。
他常年穿着短裤、拖鞋,搭着绿皮火车,到全国各地去作资产评估,辗转于云南、四川和青海收购矿产,几乎跑遍了所有的省市自治区。
除了领悟到祖国的大好河山,五矿集团的这段工作经历也没能给他后面的投资带来实质性的帮助,在他偶有提及的只言片语中,少有提到和张一鸣同样的观点:
人生最重要的进步往往都是在聚精会神、孤独憋闷、周围没有太多光亮的状态下才发生的。
九十年代后期,中国出现了一波留学热,再加上五矿工作期间接触到不少国外客户,张磊决定脱产前往耶鲁深造,至于是什么让他有如此之大的跨度,至今是个迷。
1998年,28岁的张磊如愿拿到了耶鲁一笔奖学金,加入了留学的队伍,赴耶鲁大学攻读MBA和国际关系学位。张磊选择耶鲁大学的原因也很简单,耶鲁大学是他申请的7所大学中唯一愿意提供奖学金的一所。
不过,让张磊傻眼的是,耶鲁大学提供的奖学金只是一年期,迫于学费和生活费,张磊开始找工作单位实习,一边赚学费,一边为就业做准备。
1999年,硅谷的互联网浪潮席卷了中国,按耐不住“创业的激情(发财梦)”,2000年农历除夕前,张磊向导师申请了保留一年学位的许可后,便和两个同学一起回北京创办了一家创业投资交流平台——中华创业网。
张磊坚信中国的雅虎和亚马逊5年之内就会诞生,而他创办的中华创业网正是下一场革命的催化剂,中华创业网简单说就是融资中介,帮企业找钱,帮钱找企业。
一开始运作得还算顺利,仅半年之后公司就实现了盈利,而且还获得耶鲁同学的融资。但随后千禧年全球网络泡沫破灭,中华创业网就此烟消云散,张磊的第一次创业以失败而告终。
返回耶鲁后,还在为生计发愁的张磊,在机缘巧合下被耶鲁大学投资办公室收留,负责翻译大卫·史文森教授的巨著:《机构投资的创新之路》,并结识了自己的恩师大卫·史文森教授。
这老爷子在耶鲁属于“扫地僧”般的存在,早年曾是华尔街叱咤风云的投资人,和股神巴菲特并驾齐驱,晚年没事帮着大学管理钱。
正是在这里,张磊掌握了严谨的分析体系、深入的考证方法和完整的思维框架,自此与投资结下不解之缘。
此时,全球科技网络泡沫破灭的大震荡正在褪去,门户三巨头网易、搜狐、新浪陆续实现盈利。而百度、阿里、腾讯却共同面对着一个棘手的问题:如何才能盈利?
面对突破2亿的用户,马化腾也焦头烂额,因为找不到持续性的盈利点,当初投资20万美元拿下20%股权的李泽楷,直接清仓套现1000多万美元离场。
跟投的IDG看情况不妙,也拒绝继续再次投资,马化腾拉不到投资,被投资商和日益高涨的成本逼疯,只想卖掉腾讯。
上门找到新浪王志东,被拒了,唯一潜在的买家叫雷军,可刚刚经历互联网泡沫的雷军觉得即时通讯软件并不能盈利,也拒绝了这个送上门的好事儿。
2003年03月,非典“黑天鹅”来袭。
仅21天,大强子亲手拉下了12家门店的卷帘门,京东亏了800多万。为了自谋出路,有员工建议把光盘放到网上去卖,京东第一笔来自互联网的订单,金额为98元。
04
时间来到2005年,33岁的张磊在拒绝掉纽约证券交易所等机构的高薪聘请后,带着导师史文森教授给的2000万美元回国(后又追加1000万美元)。6月1日,创建了高瓴资本。
他的想法很简单:中国正在崛起,高速火车正在驶离车站,请立即上车!——重创中国,重仓未来!
换句话说:回国帮助中国人利用老外的钱去创业,再帮助老外赚中国人的钱,实现大家“共赢”,这份底气是恩师给的。
只可惜,当这句口号喊出来时,90%的投资者都敬而远之,只有10%的投资者上车了,可都不到一个星期,又都纷纷下了车。
不过事实证明,这才是史文森最好的一笔投资。
刚回国时的张磊,看中的项目,要么被别人捷足先登,要么就是别人嫌他手里的资本太少。无奈之下,他只能拿着钱一边在二级市场扫货,一边作市场调研寻找好的投资标的。
苦闷中的张磊误打误撞找到了腾讯,走向了一个新世界。这一次,张磊和马化腾的人生轨迹,第一次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交集。
商界广为流传张磊在二级市场上All In腾讯的版本和Naspers投资腾讯的故事几乎一模一样。
根据《腾讯传》记载,2000年,马化腾为了融资四下碰壁,IDG和盈科表示不再追加投资,肉眼可见腾讯就要山穷水尽。
2001年1月,一个名为网大为的美国人来到赛格科技创业园东栋四层的腾讯公司,称是南非MIH(Naspers子公司)中国业务部的副总裁。
网大为称每到一个中国的城市,他去当地网吧逛时惊奇地发现几乎所有网吧的桌面上都挂着OICQ的程序,他觉得这应该是一家伟大的互联网企业。因为在他接触的几乎所有中国商人,发给他的名片上都印有自己的OICQ号码,于是他就来了。
网大为对马化腾表达了投资意向,随后Naspers向腾讯投资了3200万美元风险投资,一度持有腾讯股权高达46%。
2004年腾讯上市时这笔投资价值1300多亿美元,大涨4000多倍。此后,Naspers多次减持腾讯股份,截止目前,持股比例仍高达28.9%。按照腾讯约4.5万亿人民币的市值来看,Naspers光是靠持有腾讯的股份,也差不多还有1.3万亿的资产。
张磊的版本是他自己认真调研过的,当时大家对QQ用户的印象是三低:低年龄、低学历、低收入。大家都用MSN,身边就没人用QQ。
但是当到地方调研时,他发现当地小商贩递上的名片中都印着自己QQ号,连义乌招商办这样的政府机构名片上也有标注,顿时意识到QQ巨大的市场价值。
不久之后,张磊在深圳见到了马化腾,高瓴资本把3000万美金全部资金投给急需用钱的腾讯。
拿到投资的腾讯开始在游戏和社交领域发力,股价飞涨,眼光独到的张磊最终获得了超过200倍的回报,高瓴资本也一炮而红。
Naspers投资腾讯只是张磊早了5年,剧情几乎一模一样,然而张磊投资时腾讯已上市,据说获得的股权少得可怜,自然获得的投资回报自然天壤之别。
All In腾讯也意味着很快要抽身出来,大概率也不可能做“时间的朋友”,但翻遍所有媒体报道,都没找到高瓴资本何时清仓、最终回报的具体数字。
05
重仓腾讯,张磊算是“赌”赢了,尽管赌赢了腾讯,但在2011年之前,VC/PE江湖中还少有人听说过张磊的名字。
让他一战成名、在创投圈“绝杀式亮相”的,也和捷足先登京东的徐新有着同样剧情的版本。
2006年,京东从线下转型做线上,彼时的京东商城只有50来员工,甚至连会计都没有。上家基金本来说要投他们500万人民币,结果投了100万就抽身而退。
刘强东到处找融资,见了几十个投资人,结果没人愿意搭理他,走投无路的刘强东甚至说:
“我就想融个200万,把哥们几个的工资给发了。”
兜兜转转一圈后,经人撮合,徐新碰到刘强东,两人从晚上10点聊到凌晨2点。
当天,徐新就帮刘强东定了和自己同一班北京飞上海的航班,落地就把投资框架给签了。
拿到钱的刘强东带领团队一路舍命狂奔,一边扩大京东的商品种类一边自建物流。
物流是个实打实的“烧钱货”,很快1000万就烧光了,眼见这惨状,徐新给出了最后的底牌,借了5次过桥贷款,合计2000万美元给了刘强东。
投资同行都觉得徐新疯了,投了一个无底洞,同样被叫做“疯子”的,还有张磊,而且他更“疯”。
这两年时京东高速增长,但孱弱的物流配套体系和糟糕的用户体验始终限制其进一步发展。刘强东虽然也找过不少资本求助,可其重资产经营模式始终不被大多资本看好,观望的多,伸援手的少之又少。
2010年,37岁的刘强东终于见到了38岁的人大校友张磊,二人相互成就的这次融资谈判也被传为业界佳话。
关于张磊执意要投3亿美元的事情,能在大量关于张磊和高瓴的报道剧情中被提及。
2010年,北京平安国金大厦的某个会议室内,一场融资谈判正在进行。桌子的一边是张磊,另一边是刘强东。
张磊问:“需要多少?”
刘强东咬了咬牙,没有底气:“大概7500万......人民币,或者美金?”
张磊说:“好啊,我投,3亿美金,如何?”
刘强东心里一阵狂喜后上头眩晕:“这个……,太多了,我只需要7500元美金就行了。”
“要么就投3个亿,要么1分钱都不投。”
最后,在张磊苦口婆心地劝说下,一脸懵逼不知所然的刘强东“勉强”接受了他的投资。
其实张磊是有备而来,随身携带着厚达300页的京东分析报告,很多数据甚至比京东内部做得还要详细,他不仅详细了解京东数年来的发展,还四处打听并确定京东的每一笔订单都是真实且有效。
据说第二天,张磊带着刘强东飞去美国,在沃尔玛总部待了四五天,全面了解物流网络和仓储系统,把“亚马逊+UPS”的合体成功后复制到了京东。
事后也证明了张磊的眼光,京东通过自建物流构建对手无法逾越的“护城河”。刘强东每次谈及这条“护城河”都会自豪的表示,即便竞争对手花1000亿,哪怕10000亿也无法复制,因为他们都没我布局得早。
3年后,建立起完善物流配套体系的京东顺利上市,张磊投下的3亿美元飙升至39亿美元。
而做了舍命陪君子的徐新,就只有玩命狂奔,这一等,就是8年,京东上市,徐新的投资翻了150多倍。
随后,徐新与张磊开始有节奏地减持京东股份,并在大股东名单上逐渐消失,透过AB股计划,刘强东牢牢把京东控制在手里。
直到2018年,刘强东卷入“明尼苏达州事件”,张磊随即清仓京东,然而让人想不到的是触底后京东股价却涨了一倍有余。
没有长期持有京东,徐新和张磊曾在多个场合表示“后悔”。
06
资本对企业最大的助力不仅仅是投钱,更主要的是资源的匹配,对于创业者来说,肯投钱又肯陪着一起成长的张磊无疑是他们成功路上的“造梦师”。
最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是,则是张磊了撮合京东和腾讯电商的联姻。
因为相继投了腾讯和京东,在张磊的如意算盘里,如果微信和京东宣布联姻,两个体量极其庞大又互补的平台迅速融合在了一起,股价不飙升才怪。
然而事情远不想象中的困难,谈判异常艰苦,最后一次谈判,刘强东甚至连打张磊7次电话,活生生把他从法国的滑雪场拉回谈判桌上。
就这样,两家巨头在半推半就中联姻,微信给京东开放了一级入口,京东1/4的新用户都来自微信的引流。
后来腾讯旗下的拍拍网,也一并打包处理给了京东。这一切,都源于张磊在中间的穿线搭桥。
最近,网络又刷屏了二人一口闷的画面,可以看出刘强东和马化腾私交甚好。
其实早在2015年,刘强东和章泽天在澳洲结婚时,小马哥身负腰伤也要前往。
2010年初,很少为普通人所知的张磊上了热搜,因为他向耶鲁大学捐款888.8888万美元,不用数是八百多万美元,一下子打破了中国毕业生给耶鲁个人捐款的记录,喜提耶鲁校董。
对比给母校才捐了区区1000万人民币,吃瓜群众不无嫉恨地表示张磊作为中国人“吃里扒外”、“重美轻中”。
而到了2014年,吃瓜又羡慕嫉妒了,2014张磊受邀巴菲特邀请去他家做客,巴菲特亲自开车去接。
据媒体报道,在过去的15年里高瓴资本的年化收益率达到39%,而股神巴菲特掌管的比伯克希尔年化收益率只有11%。
饭后,巴菲特还特别送张磊一个皮夹,对他说:“你管钱,确实比我厉害”。
最轰动的当属2017年10月,微博上传言“高瓴资本的张磊把彭于晏给睡了”,还说北京的创投圈全早知道了,并贴出来微信聊天截图。
由于这个八卦太过狗血,以至于整个投资圈都在颤抖,凭借这件事,张磊成功“出圈”。
最先着急的是被很多女生称为“老公”的男人彭于晏,经纪人发朋友圈辟谣,工作室第一时间站出来表示已交给律师处理。
后来才有说法称,原来是张磊给一班投资人培训说彭于晏要做我的LP(limit parter有限合作人),旁边人误认为LP就是老婆的拼音缩写,大嘴巴到处乱说“张磊把彭于晏给睡了”。
著名投资人张磊旁边的人能把LP理解成老婆?不知大家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随着媒体传播,张磊是谁大家已经非常清楚了,连马化腾、刘强东见了他都得喊一声“金主爸爸”。
2020年,48岁的张磊以220亿元身家再次登上胡润百富榜,其执掌的600亿美元的高瓴资本也成为亚洲最大的私募基金。
张磊在新书《价值》中透露,截至2020年4月,高瓴资本已经为耶鲁大学累计获得24亿美元的投资收益。
07
如今,高瓴已成为中国本土投资圈无法绕过的高地。高瓴的持仓,逐渐成为众多基金和咨询机构紧盯的目标。
张磊和高瓴资本总能在“合适”的时间做出资本市场正确的决定,这点恐怕连巴菲特都自愧不如。
作为国内最高级别的私募股权基金代表,被高瓴看中的公司,通常都被认为具有成长性,进而市场也会跟着买单,这一势能让高瓴在市场上赚的盆满钵满。
比如,2019年高瓴资本清仓科技公司转而投身医药,当时持仓的54家公司中,生物制药公司占据了25家,从2019年底开始,生物医药股像火箭一般蹿升。
然而“创投之神”也有失手之时。
高瓴资本成立以来最为惨痛的一次失败当属爱屋吉屋,虽然并不算一笔大投资,但是由于2019年公司的倒闭这笔投资归零。
2015年,在蔚来汽车的A轮融资中,高瓴资本领投1亿美元;C轮和D轮中高瓴资本均持续跟投。2018年9月,蔚来登陆纽交所,高瓴持股7.5%,为蔚来的第三大股东。此后高瓴仍在不断增资。
可惜扛不住蔚来的持续亏损,在2019年三季度蔚来汽车股价跌至1.19美元每股时,高瓴资本迅速完成了清仓。年底新能源汽车热潮袭来,2020年蔚来全年大涨20倍,高瓴因为这次清仓错失接近48亿美元。
被投资者“另眼相看”的案例当属押宝格力、清仓美的。
2019年,高瓴资本一边以46.17元/股价格、约416.6亿转让总价拿下格力15%的股权,一边清仓持有多年的美的集团,成功跃升董小姐的“金主爸爸”。
然而美的自高瓴资本清盘后股价节节攀高,频频推出回购增持计划护盘,股价最高实现翻倍,格力却抛出30亿元员工持股计划,被指割“韭菜”,质疑声不断,股价闻声下跌。
如果说被高瓴宠幸意味着连绵不断的上涨,那么被高瓴看空抛售,则大概率意味着一泻千里的暴跌。
去年10月,高瓴资本通过定增进入凯莱英。高瓴资本获配440.53万股,获配金额约10亿元。锁定期为6个月,一直到今年4月解禁。
然后刚解禁高瓴就减持出货一半,凯莱英惨遭跌停。凯莱英半年报显示,二季度高瓴资本对其减持了约220.26万股,较一季度末减仓一半。
今年2月,高瓴资本所持的良品铺子股票刚刚解禁,高瓴就高调宣布减持,闻讯的良品铺子股价经历了一路下跌。7月13日,良品铺子发公告称高瓴再次减持,至此,高瓴三家投资公司持有的良品铺子股份比例只剩下9.13%。
此外,在优信二手车、摩拜单车、蘑菇街、Airbnb和红黄蓝幼儿园等公司上,高瓴资本也先后遇挫。
至少就“投机”属性本身而言,高瓴并没有做时间的朋友。
在投资界,张磊有一句名言:教育是永不需要退出的投资。
这句话,至今还挂在中国人民大学高瓴人工智能学院的官网上。
可就在“双减政策”落地前夕,高瓴资本再次精准出击。直接“清仓”好未来、一起教育科技的操作更是令人惊叹背后有“高人指点”。
从2020年二季度起,高瓴资本一直在按计划减持K12教育企业,其中新东方在2020年一季度被清仓。
自高瓴资本清仓之后,好未来和一起教育的市值跌去了三分之二,朴新教育的市值跌去了七成。
在2020年初花10亿美元投资了猿辅导——对于无法预料的政策风险,高瓴还来不及逃脱,这笔投资大概率也被“闷杀”了。
现如今,K12赛道横尸遍野,教培行业一片哀嚎……
08
写在最后
资本市场,一开始你以为自己玩的是价值投资,接着发现玩的是经济周期,后来你会发现玩的是政治博弈,再后来你会突然领悟一切都是时代发展的规律,最终你才会发现,玩的还是人性。
比如老股民都知道老三傻:银行、保险、地产,经常拖累指数;现在又有新三傻:白酒、医药、互联网,这三类股本来以前都很强,但今年却跌得很惨。
现在又有人编出未来三傻:光伏、锂电、芯片。这三类股都是今年非常强势的板块,涨幅也比较大,未来潜力也大,但由于今年涨幅大,短期风险也大,会不会真沦为未来三傻呢?
这是一个前无古人的商业时代,也是荡气回肠的世间绝响,可最终我们都要面对一个难以回避的终极对手——时间。
你有没有问过时间:时间,时间,你愿意做你的朋友吗?
时间肯定会回答:我是所有人的朋友,不要蹭我热度。
我们不是时间的朋友,更谈不上时间主人,我们只是时间的“奴隶”。
自改革开放、加入WTO以及次贷危机以来,中国财富的原始资本、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终于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风口已经不再,赛道拥挤不堪,政策磨刀霍霍……
与其说资本赌对时机选对赛道,不如说吃尽政策红利;与其说重创中国,不如说收割大时代。
毕竟,没人能预测下一次跳水式黑天鹅什么时候发生,但对市场,永远要保持一颗敬畏之心。
可以预见的是——一切不利于“共同富裕”的资本都危险了,在科技互联网带来的红利被市场吞噬干净后,浮出水面的资本才是真正的大佬,不要和资本讲道德,包括它后面的代言人。
因为没有“马云与张磊们”的时代,有的只是时代中的“马云与张磊们”。
参考资料:
1.风暴眼工作室《市值观察丨被神话的高瓴与张磊:人在江湖 身不由己》
2.良大《抱歉,两个幕后资本大佬的事只能说这么多》
3.风声岛《马化腾的背后,是张磊的资本江湖》
4.市界《高瓴神话的另一面》
5.财经新知《“中国巴菲特”系列之:张磊——从学渣到投资大佬》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