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雪波 卢志坤 成都报道
“我们希望在成都看到有更多层次的消费结构。”近日,成都一位商超总负责人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农历兔年春节后,成都商业市场恢复速度很快,但在商圈打造方面还有可以提升的地方,比如扩大现有商圈的范围,提升商圈的文化氛围等。
根据零售商协会统计数据,兔年春节7天假期间,成都市30家重点商贸零售企业客流量1246.51万人次,同比增长5.66%;实现商品销售额11.74亿元,同比增长5.92%。
2022年,成都有15个购物中心项目(商业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入市。盈商大数据资料显示,成都商业存量面积仅次于上海、重庆,反超北京,排名第三。
SKP终落地
2022年圣诞节前夕,备受瞩目的成都SKP在成都高新区开业,体量达到15.1万平方米。这不仅是全国首个下沉式高端时尚百货,也是亚洲最大的下沉式建筑,在它未建成前已经受外界关注多年。成都SKP引入了全球超1300个一线品牌,其中222个都是首店品牌,涵盖化妆品类、珠宝类、餐饮类等亚洲首店、全国和西南地区首店以及成都首店。
在SKP之前,成都的高端商业市场已经得到了验证。位于成都市锦江区的太古里已经开业9年,其中入驻品牌高端奢侈品占比始终较高。2022年,成都太古里继续迎来了中国内地第三家Louis Vuitton Maison(路易威登)之家、The World ofRalph Lauren(拉夫劳伦)之家、Maison Margiela Café全球首店、Boucheron(宝诗龙)西南首店等高能级首店品牌。
高端品牌对市场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戴德梁行报告显示,在2014年随着IFS、太古里等高品质项目的入市,成都优质零售市场的租金一度处于高位。2022年新开业的品牌同样更加青睐春盐商圈,作为成都地标的IFS和太古里吸纳了大量顶级轻奢品牌,也带动其区域的顶级轻奢品牌占比大幅领先其他区域。而随着SKP的开业,交子商圈的顶级轻奢品牌占比有望再次提升。
记者注意到,近年来成都城南的商业发展迅速。不仅SKP落地城南,在2022年新开业的项目中,有6个项目位于高新南区,3个项目位于天府新区,二者数量之和超过了总项目数量的一半。成都SKP及招商大魔方完善了城南交子商圈,使得成都逐渐形成了春熙路-盐市口商圈和城南交子商圈双足鼎立的局面。
戴德梁行华西区研究部助理董事贾萱分析称,2022年中国第三家、西南地区首家SKP正式开业,引入了1000余个全球著名品牌,它的入市为交子商圈的能级再添助力,并正式开启了成都零售商业的双中心时代。位于成都城南的SKP项目更加专注城南高端客群,并偏重零售业态;而太古里,除了大量的传统零售业态和品牌外,还有占比不小的各类餐饮业态,近些年更是开始创新引进传统品牌的非标业态。
首店数量居全国第三
2月21日,成都市发布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其中特别提及:2023年成都将新引进首店500家以上,打造示范性和特色消费场景16个。
近年来,成都的首店经济发展成效可圈可点。去年11月发布的《2022年中国首店经济高质量发展报告》显示,成都首店数量稳居第一梯队,近四年首店数量总数为2094家,居全国第三。2022年前10个月共计引入434家,仅次于上海(703家)、北京(616家)。其中包含多家全球首店、中国首店、西南首店,数量持续领跑新一线城市。
在浙江省商务研究院消费与流通研究中心主任张希明看来,近年来首店成为一种风向标。它不仅仅是网红经济,也体现了品牌对该区域的认可,成为衡量城市商业活力的新指标。
成都官方也在从政策层面鼓励推动首店经济的发展。去年4月,由成都市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的《成都市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2022年工作要点》,对推进首店经济迭代升级提出要求——不仅要支持在蓉举办全球新品首发首秀首展活动,鼓励已在成都开设实体店的品牌发展“品牌+”首店、城市概念店、创新首店,还要支持本土品牌首店走出去,做大做强首店经济。
CBRE华西区战略顾问部负责人邹丽娟分析表示,犹如“总部经济”反映城市夯实基本面一样,“首店经济”的聚势无疑是城市商业活力的体现。对成都商业市场而言,首店经济的主体不仅是高端奢侈品,更是在全球有拓展雄心的品牌,如高端零售、生活配套、餐饮类品牌等,且数量越多,越具有集聚效应。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市场上能看见,品牌的首进往往能带动诸多相似定位的同品类品牌相继进驻的现象。具体而言,品牌首进一座城市,即是众多同质品牌战略性布局的风向标。
一方面,首进代表着这座城市具有区位优势和商业影响力,尤其品牌落户之后,具有最大化的区域辐射范围,并有延续性的中长期扩张计划。另一方面,首进亦代表着这座城市具备自身资源要素,例如对非零售品牌而言,运营配套是否完善,餐饮、原材料能否低价且便捷地进入区域,并保证产出相同的产品,以及这座城市有充足的人才储备。因此,发展首店经济所带来的品牌“集聚效应”将显著提高城市商业的全球号召力,继而助力成都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TOD与成都模式
近日,四川最大规模TOD天府站完全复工,进入车场范围内站台层及以下主体结构施工新阶段,现场主体队伍达2179人。今年,成都将加快陆肖站、新津站等33个TOD综合开发项目建设。成都TOD预计在今年实现引进4个城市级购物中心的目标,TOD商业也将正式进入成都市民的生活。
那么,成都的TOD商业有哪些特征?这些特点在未来能呈现出怎样的效果?戴德梁行大中华区TOD负责人张宇分析指出,成都TOD商业具备层次丰富、规模较大的商业体量配置优势。成都首批TOD项目商业计容面积总量超过500万平方米,基于超大体量,成都TOD项目可以引进更多优质商业品牌,对于商业价值迸发有着巨大吸引力,同时按照“一区一示范”布局,分阶段投放,串联成网,形成全域消费极核,改变城市经济格局。
其次,成都TOD项目与地铁实现真正互联互通,资源互补。成都目前地铁线路运营总里程超过500公里,线网将分布于各个区域的站点串联起来,同时根据站点周边资源差异化定位TOD商业属性,各项目又通过聚合效应,形成强大的商业动力,使每个TOD项目都形成独有的商业生态圈。
邹丽娟也认为,成都TOD商业的核心优势就是能够将资源与需求集中化,促进“交通圈、商业圈、生活圈”多圈合一,形成集商业、办公、居住、生态、公园于一体的城市片区中心,诞生新地标、新业态、新场所、新生活方式,以此不断提高成都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与此同时,成都TOD商业叠加多元场景,也走出了成都发展新模式。
成都消费市场的地位还在不断提升。成都市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提到,今年内将继续提升消费场景,差异化打造春熙路、交子公园、蓉北、西博城等核心商圈,改造提升文殊坊等8条特色步行街,建成大型商业综合体7个……加快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多措并举,以此来推动消费强劲复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