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家加快“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政策培育“专精特新”企业。今年初,南岸区、重庆经开区在《南岸区重庆经开区制造业跃升发展攻坚行动方案(2022—2024年)》中也明确提出,“在制造业中培育创新型链主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形成一批创新中坚力量,不断壮大制造业企业规模”。
近日,重庆经开区有49家企业被评为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今天,让我们走近重庆耐捷再生资源回收有限公司,了解公司靠一辆板车,在废弃养猪场奋斗,最终把EPS再生塑料颗粒卖向全国的故事。
修车少年变身“破烂王”
朱伟是一个80后,出生在四川省泸州市的一个小山村里。他是家中的长子,下面有3个兄弟姐妹,一家人生活得很清苦。十几岁的时候,朱伟便想帮父母减轻负担。他看到重庆摩托车产业比较发达,便进了重庆的一家技校学习。朱伟笑着说:“就是为了以后好找个摩托车维修的工作。”
毕业后,他进入一家摩托车企业工作。工作之余,他发现厂里每天都会丢弃很多泡沫箱,而这些在他眼里毫无用处的东西,竟然还有人花钱买下,这让他很奇怪。通过观察,他发现了通过废弃泡沫箱赚钱的门道。原来,把泡沫箱熔融造粒制成EPS再生塑料颗粒后,可以卖给有需求的企业做成玩具、鞋底、外墙保温材料等产品。
EPS再生塑料颗粒
2007年,朱伟走上了“收破烂”的道路。他找亲戚朋友借了1万多元钱,租了一个废弃养猪场当厂房,买了一台处理泡沫箱的简易机器、一辆板车,还雇了一个50多岁的工人,两个人就开始走街串巷回收泡沫箱,风雨无阻。
很多同行只是把回收来的泡沫箱进行简单的处理就卖掉,利润不高。朱伟最开始也这样做,但是,他参观了几次行业展会后发现,如果对原材料进行深加工,那些“破烂”能产生更大的价值。
他把赚到的钱用来更换先进的设备,不仅生产效率提高了,产品质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客户发现他的产品比其他人的质量更好、价格更低,产品的销路自然就打开了,他的生意也从重庆一个区县做到了全重庆,并辐射到整个西南地区,进而走向全国。在EPS再生塑料这个细分领域,他的产量和产值均位居重庆同行业前列。
不知不觉,板车换成了货车,养猪场换成了更宽敞的厂房。2017年,他在重庆经开区成立了重庆耐捷再生资源,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
不断提升助力绿色发展
在生产过程中,朱伟发现部分原料送到车间后,还有不少杂质。要想自己的产品拥有较强的竞争力,必须提高品质,对杂质进行分离,而当时的设备达不到朱伟的要求。怎么办呢?朱伟很头疼。
“接触这行久了,很多事情一琢磨就能找到方向。”朱伟说。不久,他开始尝试改进设备,让设备具有分离杂质的功能。不过,尽管他在技校学的是与维修相关的技能,但是面对比摩托车复杂得多的粉碎机、造粒机等设备,他还是显得束手无策。
他开始自学,并不断对设备进行调试。经过1年多的努力,他终于通过多台设备协作的方式,解决了杂质分离的问题,EPS再生塑料颗粒纯度提升到了95%以上。同时,他改良的粉碎机、造粒机、热熔机、切粒机等还成功获得了5项实用新型专利。在EPS再生塑料这个细分领域,他在重庆同行业中的领先位置更加稳固了。
工人在车间生产
目前,重庆耐捷再生资源拥有3条生产线,20多套设备,去年生产EPS再生塑料颗粒2000多吨,今年计划产量翻番,达到4000吨。“按目前每个月的产量来看,目标能够实现。”
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对再生资源行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广阳湾智创生态城也提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聚焦“绿色+”,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这让朱伟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他表示,下一步,将立足EPS再生塑料颗粒行业持续做专做深,把体量和市场继续做大。同时,他还将对生产线进行智能化改造,让投料、分包等环节全自动化,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实现高质量发展。
来源:广阳湾智创生态城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