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基因:王石一席话,从北京迁到深圳的基因科技巨头(华大基因背后的靠山)

(关注本号,了解更多全球知名企业与创业者故事)

核酸筛查,是什么技术支持全国每天如此巨量的检测?

其中一个核心原因就是高通量病毒核酸提取设备,这个设备极大地提高了核酸检测效率。

但当初这个设备并不是为做核酸检测而研发的。其实是为进行基因测序自动化,而开发的辅助设备,也正是因为华大充足的技术储备,才能在这次疫情中大放光彩。

一、基因是什么?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基因(遗传因子)支持着生命的基本构造和性能。储存着生命的种族、血型、孕育、生长、凋亡等过程的全部信息。环境和遗传的互相依赖,演绎着生命的繁衍、细胞分裂和蛋白质合成等重要生理过程。生物体的生、长、衰、病、老、死等一切生命现象都与基因有关。它也是决定生命健康的内在因素。

1909年丹麦遗传学家约翰逊(W. Johansen,1859~1927)在《精密遗传学原理》一书中正式提出“基因”概念。

20世纪50年代,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双螺旋结构以后,人们进一步认识基因的本质,即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研究结果还表明,每条染色体只含有1~2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上有多个基因,每个基因含有成百上千个脱氧核苷酸。

二、人类基因组计划

基因是DNA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构成DNA的基本单位是四种碱基。由于每个人拥有30亿对碱基,破译所有DNA的碱基排列顺序无疑是一项巨型工程。

人类基因组计划于1985年提出,当时预测需要耗资30亿美金,计划15年完成。

华大基因在最初成立的一个目标,就是为了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人类基因组计划与“曼哈顿原子弹计划”和“阿波罗计划”并称为三大科学计划,是人类科学史上又一个伟大工程。被誉为生命科学的“登月计划”。

可以说在此之前,基因测试领域,几乎没什么中国人的足迹。而中国,也正是借由这次机会,成功地进入了这一领域。

华大成立

1994年,汪建,回国寻找发展机会,他曾在美国华盛顿大学从事细胞分化与增殖相关性研究,

汪建还动员了当时还在欧洲及美国从事遗传学等学科科研的杨焕明等四人一起回国。

1997年,他们就中国人类基因组计划议题提出了一整套具有前瞻性的战略构想,孕育了中国基因组学的发展和未来。

1998年,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人类基因组中心在北京揭牌成立,汪建团队加入。

1999年,人类基因组测序计划国际会议在伦敦举行,汪建、杨焕明以中国科学家身份在会议上表示:代表中国加入人类基因组计划,承担其中1%的任务。

1999年,“北京华大基因研究中心”成立。

2000年,克林顿与布莱尔共同宣布由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法国和中国六国共同承担“人类基因组”绘制工作。中国承担其中的1%,(主要由华大承担)。

2002年,承担10%国际人类基因组单体型图计划。2005年,该计划成果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在《自然》上。

2003年,在国内第一个破译四株SARS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在全球首个公布SARS诊断试剂盒。

2004年完成禽流感病毒基因组测序,同时开发出了相应的检测试剂盒。

南下深圳

2006年,发生一件事促使汪建想离开北京,他被举报贪污。

此时,正值第二代高通量测序仪出现,汪建热切建议中科院抓住技术迭代的时机购买仪器,让国家在基因行业内在国际中占领先机。然而,有人怀疑他一直在利用购买仪器和试剂等方式贪污。尽管最终没有查到问题,但这是对他莫大的侮辱。

2007年,华大基因与中科院分道扬镳后,原本要迁往苏州,此时苏州政府已经为华大基因提前备好了粮:生命健康小镇及大片的土地。真可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出乎意料,华大基因突然决定改迁深圳。原因是汪建与王石相识,他们都热爱爬山,还曾一起登珠峰。汪建听从了王石的建议。

据悉,2007年,为了引进华大基因,深圳政府当即承诺三年补贴6000万元,并且还有足够的土地使用权等其他补贴。

来深圳不久,深圳政府又帮助华大基因拿到15亿美元的贷款授信额度。

南下深圳后,华大迎来了十年的黄金发展期。

收购基因测序公司

基因测序的工作分为上下游,上游做设备,下游进行测序和信息挖掘。测序仪是非常复杂的技术整合体。在仪器方面,涉及光学、机械、电子、流体、软件、算法等,其中核心测序芯片还涉及半导体技术,在生化技术方面,其中包括酶、dNTP、有机合成等技术。

而华大当时主要做的是下游,基因数据的分析与解读。

2010年,国开行给了华大基因15亿美元的贷款额度。华大基因利用其中6个亿,从Illumina购买了128台测序仪Hiseq2000,一举成为全球最大基因测序机构。

同时也帮助Illumina完成商业爬坡,成为了行业巨头,一度华大自己就占了Illumina的40%的业务,双方合作进入了一个蜜月期。然而这个蜜月期并不长,Illumina开始进入下游测序与华大形成竞争。

2012年,美国上市的一家基因测序公司Complete Genomics(CG),因为经营不善寻求战略合作和并购买家,华大基因随即表达了并购意愿。三个月后,双方就并购事宜达成一致。交易总值为1.176亿美元。

此次并购,弥补了华大在基因测序仪器的布局。

产业布局

华大先后填补及完善了中国基因产业的空白:

生命科学研究院

生命科学研究院主要致力于开展前沿生命“读”、“写”、“存”核心技术研究,实施生命大数据与疾病防控国际大科学工程,形成了覆盖生物信息学、人类基因组学、农业基因组学、微生物及海洋生物学等领域学科的全方位科研体系。

国家基因库

2011年,开始筹建,我国首个且唯一的国家基因库,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基因库正式运行,包括:

生物样本资源库

生物信息数据库

动植物资源活体库

数字化平台

合成与编辑平台

生命大数据平台

华大学院

2011年,华大学院成立,培养生物领域科研和产业发展所需的创新型人才。开展本、硕、博层次的创新联合教育和基因组学高端培训。

大数据期刊《GigaScience》

2012年,华大创办专业学术期刊GigaScience,关注生命科学和生物医学领域全方位的“大数据”研究。

2016年,在综合性期刊类别中,SCI影响因子位列综合性期刊全球第六。

华大基因(300676)

2017年7月14日,“华大基因”作为“基因测序第一股”上市。主要为机构提供基因检测、质谱检测、生物信息分析等研究服务和精准医学检测服务。帮助人类减少出生缺陷,加强肿瘤防控,抑制重大疾病等。

另外,华大智造、华大鉴证、华大医疗、华大农业、华大健康,支撑各领域基因基础科研和产业发展。

华大基因坚持着自己的使命:基因科技造福人类!

国家基因库

小编寄言
本站信息均为整理而来,如有侵权,欢迎点击文章结尾的 举报 进行反馈。
作者头像
肥猫快跑创始人

创业巴巴是一个以创业、投资为主题的网站,旨在帮助更多人的成功创业。

上一篇:在小县城创业,哪些项目见效快、收益高、有前景?(适合小县城创业的项目)
下一篇:分享一个暴利冷门的小众项目,月入6.8(冷门暴利赚钱小项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