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从来不教赚钱!
陶华碧的故事,一连写了数篇,人们不禁产生一个疑问: 一个大字不识的农村妇女,都可以创业成功,那人到底为什么要上学?
人到底为什么要上学?未成年人,为何要普及9年义务教育?
不是父母教不了。其实对于大多数的父母而言,教子女认字、识数、读书甚至写作,是没有问题的。
而且即使那些身为教师的人,也会把子女送进学校学习。
有人说,这是法定义务啊。
没错,是法定义务。
但是在教育没有成为法定义务之前,也有学堂和私塾。
所以,把孩子送入教育体系中,是经济条件许可家庭的一个共识。
为什么要把孩子送进学校?
因为家长可以代替老师,但是家长不能代替同学。
有了同学,孩子学习的动力性和趣味性,会大大增加——因为有比较,有竞争,还可以有课本以外知识的切磋和交流。
义务教育的过程,是让孩子学习基础知识,同时也是学习人际交往的过程。
只学习基础知识的孩子,会成为“书呆子”——考试可以、排名靠前,但是出了社会就不适应。
只学习人际交往的孩子,混社会没问题,但是一不小心就暴露出“九漏鱼”的真身,贻笑大方。具体可参考,娱乐圈那些出手错别字、张口真文盲的流量明星们。
所以,上学的目的,是让孩子成为一个普通人——具备平均水平的知识,并且能够融入集体,正常交际。
学校不教创业,更不教赚钱。
甚至一些教你创业和赚钱的人,都没有真正创过业和赚过钱。
很多经济、贸易、法律系的老师,不过是拿着固定薪水的打工人,真让他们去搞经济、做贸易、打官司,也一样赔,一样输。
创业,需要的是一种“强烈的欲望”。
这种欲望,只能凭自发产生,不能靠他人鼓励。
这种欲望,可以把它理解成“I have a dream”式的内心植入。
不实现,无法生存;不行动,寝食难安。
回到陶华碧的例子,她就是因为老公病逝,自己又没有工作。带着两个儿子的她,必须赚钱。
这时,赚钱就是生存,创业是唯一的出路,就创了。
她虽然没文化,但是她很擅长处理人际关系。顾客喜欢来她的店,也支持她干厂,员工也一直追随她,所以她生意能做好。
创业起步,需要有强烈的欲望。
创业成功,则需要更多的条件:
首先就是产品的稀缺性、独特性。
老干妈的辣酱,之所以能雄霸调味江湖多年,就是因为它好吃。
如果辣酱不好吃,只是老干妈这人很好,大家最多看她面子买一瓶,不会反复购买。
而近年其营收下滑的原因之一,也是因为大家觉得现在的“老干妈”没有以前好吃了。简单来讲,失去了独特性。
人无我有,人有我新,是产品能打,抗打的前提。
其次是创业者的综合素质。
创业路上从不平坦,压力、打击、挫折、伤害……往往接踵而至。
“没有深夜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创业”,就是无数创业者的真实心声。
与普通的烦恼不同,创业者的烦恼,往往不能与父母、兄弟、配偶、朋友、同事……倾诉。
因为你说出来,他们不懂——他们只会担心,然后劝你放弃;或者害怕,直接落跑。
所以,创业者的烦恼,往往只有自己消化。
没有强大的心脏和顽强的精神,创业者往往难以为继。
再次是外部环境。
也就是俗称的“赶上好时候”:80年代去干个体户;90年代去炒股;2000年进军互联网……只要赶上大势,轻轻松松就挖到一桶金。如果没有抓住趋势,可能付出同样甚至更多的努力都没结果。
老干妈当年的红火,也正是赶上了农民进城务工的浪潮。离家在外,一勺辣酱拌饭,经济实惠又味道鲜美。
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外卖的兴起,简单的辣酱拌饭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饮食多样性需求。
变化永远存在,创业没有一劳永逸。
如果不识字也能创业,那文凭又有什么用呢?
文凭在打工上的有用。
基本任何企业的招聘条件中,都有对学历的要求。
如果准备做一个打工人,那么学历对工作有帮助。基本上,学历越高,起薪越高。
在创业上,学历也有影响。
不同的学历和专业,决定了不同的创业赛道。
没有学历,只能从简单、家常的行业入手,比如炸油条、做凉粉、卖调料、收废品等。
有学历,更容易从自己的专业入手,比如生物、医药、金融、互联网等。
条条大路通罗马,行行出状元,创业这条路的上限,由人决定。
喜欢请关注+点赞
#打卡挑战局##头条创作挑战赛##我的宝藏作者##创业#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