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小村建起118家旋皮厂,农民务工平均时薪超过23元

10月12日,天刚蒙蒙亮,张贾村西南部的东兴木材交易市场就已是熙熙攘攘了,全国各地的木材商从四面八方连夜赶来,5个小时内,这里就能交易6000吨木材。通过这个市场,名不见经传的张贾村与全国木材大市场同频共振。

如今,在这个距离县城35公里的偏僻小村,在外务工的年轻人基本都回来了,村内务工平均时薪超过23元。

聊城市茌平区菜屯镇地处黄河故道,林木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到47%,是远近闻名的“森林氧吧”。全镇主导产业为木材加工业,而张贾村是“菜屯镇旋皮第一村”。1997年,菜屯镇第一家旋皮厂在张贾村开业,拉开了张贾村木材加工产业快速发展的序幕。

旋好的木皮正在晾晒。

当年,在张贾村,花小20万元买上一台找圆机、一台旋切机、一台接皮机,一个小工厂就能开张。经过25年的发展,如今,张贾村建起了118家旋皮厂,每天可加工2800吨木头。这118家旋皮厂是由118户村民建起的,而全村总共300余户。而这些旋皮厂70%以上是由年轻人创办的。

90后青年张树振和妻子刘桂青是张贾村返乡创业青年的典型代表。张树振曾经在深圳工作,主要是在工厂驾驶机械。看到家乡旋皮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2011年,他返回家乡张贾村开办了2家旋皮厂。勤奋肯干的两人,每年纯利润超过了60万元。现在,两人在聊城市城区买上了大房子,孩子也在城里上了学。

张树振向记者分享了他们雇佣工人的情况:目前,2个工厂雇用了30个工人,共涉及收皮工、找圆工、打包工、开机工、分级工5个工种,时薪分别为:34元、24元、28元、20元、16元,平均时薪超过23元,且男女同工同酬。创业不难,但春季招工却成了愁肠事。

无独有偶。对于80后返乡创业青年庞守明、李春华来讲,用工荒也成了近两年的大概率事件。两人现在每天加工30吨木头,年营业额超400万元,年利润超20万元。两人平均每天给工人开出3500元的工资,日均用工13人。即便一再提高时薪,依旧难招工。据悉,每年春季是木材加工的旺季,张贾村日均用工超过900人。

“木皮产业发展之前,外出打工是主流;这几年,我们村几乎没有外出务工的农民了,全都回来了。”张贾网格党支部书记张永明说。

据张永明不完全统计,张贾村的用工不再按天计,而是按小时计,最低时薪16元,最高时薪达到40元,平均时薪超过23元。工人日薪在100元到350元之间。这个时薪在鲁西北农村地区算是超高薪。

返乡青年庞守明说,回村创业,照样能实现人生梦想。

务工时薪的变化就像是张贾村木皮产业发展的“晴雨表”。这十年,张贾村皮子加工机械已经升级了三代。最新的这代机器,精密度更高,效率更快。90后青年张树振说:“我们小两口以前一天也就加工20吨木头,现在可以加工40吨了,效率提高了一倍,而且越干越精确了,整个产业都在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转型。现在,我们家生产的木皮不用检测就能直接进大厂。”

为了木材加工产业的高质量发展,2019年,张贾村党支部领办了聊城市茌平区腾达木材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带头跑销路,跑市场。菜屯镇还成立了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运营管理服务中心,对全镇所有村庄的合作社提供免费代理记账、法律维权等七项业务服务。张贾村木材加工产业也顺势实现了“买全国,卖全国”。5年之前,张贾村人均年收入只有3万元;如今,该村人均年收入超过了5万元。

村民搬上了水电暖齐全的楼房。

菜屯镇成立了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运营管理服务中心,对全镇所有合作社提供免费的代理记账、法律维权等七项业务服务。

旋皮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张贾村也实现了生活品质的提高。张贾村是全镇第一个上楼的村,2015年,村里建起9栋楼三层小洋房,村民搬上了水电暖齐全的楼房,小区内还配套了小型污水处理设备,且栽下了一排排的法梧,曾经的小树苗如今已经碗口粗了,推窗见绿,出门见景成为张贾村的生活日常。

“实践证明,旋皮产业是富民产业。今年,我们村日产值超过250万元,年产值预计能超过7.5亿元。”张永明掐指一算说。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刘真真 通讯员 刘明明

小编寄言
本站信息均为整理而来,如有侵权,欢迎点击文章结尾的 举报 进行反馈。
作者头像
肥猫快跑创始人

创业巴巴是一个以创业、投资为主题的网站,旨在帮助更多人的成功创业。

上一篇:餐饮店半年没人来,改做石膏娃娃,农村小生意会比大生意有赚头(石膏娃娃摆摊需要注意)
下一篇:魏桥创业全面布局推进以新能源汽车为核心的新兴产业(魏桥轻量化新能源汽车)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