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起,贵阳地铁1号线除了贵阳北站跟雅关之间不能互通外,其它站点恢复运行;2号线除了金阳南路跟森林公园之间不能互通外,其它站点照常运行。
而且,9月27日起,贵阳已有100多条公交线路恢复运营。
贵阳本轮疫情接近尾声的速度已肉眼可见。
网络图
回头看9月,帮助不少人熬过去的,竟然是社区底商。
当然,这些起到大作用的社区底商都有一个前提条件,即必须是开在小区内,而且小区必须是便于封闭管理的才行。
观山湖这样的小区不少,所以,今天我们就以观山湖某小区疫情期间的表现举例。
9月3日,一觉醒来的业主们发现,已经不能出小区了,各个业主群里都炸开了锅,有担心买不了菜的,有担心上不了班的,各种各样的声音交织在一起,紧张、忙乱。
于是,小区里大小超市、果蔬店、零食铺等都挤满了人,多少得抢购点东西在家里备着,这一波抢购潮过后,商铺货架上实际已经没剩多少东西了。
尽管货架已空,但仓促之下还是有不少居民家中并没有储备多少东西,小区又出不去,怎么办?
网络图
这时候,开在小区里的蔬菜店们站出来了,他们现成且成熟的供货渠道,总能为大家搞到新鲜蔬菜、猪肉、牛肉等,刚开始一两天,大家还能在小区内走动,所以基本都是直接到门店排队购买。
但是,小区内卖蔬菜的店铺毕竟只有那么几家,所以即使店铺从早卖到晚都会排着很多人,这样的场景显然不利于疫情防控。
于是,线下交易被禁止了。
活人哪能被尿憋死?更何况我们生活在网络便捷的时代,所以,线上交易紧跟出台。
网络图
先是各蔬菜店自己的微信群内大家接龙,店主把业主购买的蔬菜一包一包分好,然后按接龙序号一次一人通知到店铺门口领取。
这样操作虽然可以有效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但交易效率明显跟不上,于是,小区内不少志愿者主动请缨,承担起接龙、分菜并送到业主家中的重任。
一下子,整个环节畅通了。
后期,随着临时静默时间延期,眼见几家蔬菜店忙不过来,不少餐饮店也加入到保供队伍,正是靠着这些不打烊的店铺,帮助小区业主度过了最难的那几天。
而且,有暂停营业的商家将店里剩余的面条打包后放路边桌子上,业主群里通知没有储备粮食或储备不足的业主可以自行前去免费领取。
网络图
非常时期,社区底商“一如往常”的操作,构筑起10000多人小区的内部循环体系,自己挣到钱,帮助了别人,还减轻了相关部门的负担,一举多得的好事。
当然,疫情封控期间,这样的场景只适合于小区内部的社区底商,那些临街或不利于封闭管理的小区不在此列。
因为封锁线之外,都与你无关。
经此一“疫”,在选择更纯粹居住功能和宜居宜商之间,有没有一种更好的平衡,值得探讨。
(转自微信公众号:贵阳业主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