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纪伟 张晓帆 王健
本报通讯员 孙磊 丁之
大学生有着专业的知识、新颖的思路、敢闯敢拼的干劲儿,是“创业大军”的新鲜血液。近年来,我省开展稳就业促创业行动,支持创新创业和灵活就业,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良好服务和坚实保障。记者采访了三位分别选择了三次产业“赛道”的创业者,探寻他们在创业实践中面临的机遇与困境。
95后新农人回乡养牛
2月18日,记者来到临沂市兰山区方城镇优佳奶牛养殖场。在这里,每头奶牛都有专属的智能项圈和耳环,奶牛疾病监测、饲料投喂、产奶监控等均实现了智能管理,一目了然。
“我们对标全球先进牧场引入的瑞典智能挤奶设备,10分钟可挤50头奶牛,保证存栏的2600头奶牛科学高效产奶。”95后回乡创业青年王一鸣说。
虽然年轻,王一鸣可是动物科学专业出身的专家型新农人。兰山区方城镇有着多年奶牛养殖传统,但当地养殖户各自为战,“散小弱”格局带来的是“品”难把控、“牌”叫不响等问题。这些情况让懂知识、懂管理的王一鸣坚定了回乡创业的决心。
“我的破题思路是合作社转公司化运营。”王一鸣的想法获得了父辈的大力支持,敢想敢干的他成立了优佳奶牛养殖场,让合作社社员变身产业工人,并大刀阔斧地引进新设备,开展精准饲喂。
在一系列饲养革新带动下,养殖场单头奶牛平均日产奶量从20公斤稳步提升至30余公斤,乳品质量也实现大幅提升,售价从最初每公斤2元涨到现在4元多,工人月收入过万元也是“稀松平常”。大家尝到了公司化的甜头。
近年来,临沂市发力打造“长三角、大湾区”中心城市农产品供应基地,在这股品质提升热潮中,王一鸣也于2022年8月成立了山东一鸣牧业有限公司,并成功与上海光明乳业结为合作伙伴,为其年供应7000多吨优质乳品,每年可实现交易额3000多万元。
技术改造产业升级是关键
“自己的事业,做起来会更有激情,更投入,更能实现自己的价值。”从烟台南山学院毕业后,2021年,马靖林创立了青岛坤达旭奥机械有限公司,主要从事车床机械加工。
机床作为生产机器的机器,被称为“工业母机”。马靖林很看好行业的发展前景,“机床的应用场景遍地皆是,小到手机、电视,大到汽车、火箭,精细如医学植入物和医疗器械等,都离不开机床。”
订单难找、钱难要、人难招……尽管对创业的艰辛有一定预期,但是创业路上,马靖林吃的苦头一点没少。“过去,机床企业的客户主要集中在能源、钢铁等重工业,如今,客户已向电子产品、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拓展,一些不适合市场需求的企业被淘汰,反应快速、聚焦细分领域的企业迅速成长。”有了一年的实操积淀后,马靖林对企业转型升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更加关注质量和创新”。
随着产业升级和技术改造,企业一线操作熟练技工人才的缺口越来越大。马靖林计划加强与职业院校的合作力度,招到更多技工人才,并且通过技术补贴等形式,引导工人加强技能培训。马靖林所在的青岛市李沧区也在全省率先探索实施共享人力资源服务计划,为像青岛坤达旭奥机械有限公司这样的中小微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下一步,李沧区人社局将继续为马靖林与职业院校牵线搭桥,加强与职业院校的合作。
搭上“微度假”顺风车
“大学生创业,选对赛道很重要。”王毅博2021年从新西兰怀卡托大学毕业后,回济南注册成立了一家景观规划设计公司,主要从事户外景观设计工作。这几年近郊游市场迎来爆发期,户外露营、亲子研学等“微度假”新体验受热捧。在这种市场环境下,露营地设计、民宿设计、农场设计行业成了“香饽饽”。
“算上今天刚签约的这个项目,我手头一共有4个项目,省内省外都有。”王毅博告诉记者,他的公司目前有5名设计师,去年营业额近200万元,相比刚开始创业时的艰难,现在可以说“上了轨道”。
“公司刚成立的前3个月基本没有业务,好在主要做设计,属于轻资产运营。”第一个项目做完后,客户很满意。王毅博还将设计动画上传到了多个网络平台,慢慢打开了渠道。
“下一步,我们想在区域布局上做到多点开花,杭州的分公司已经在筹备中。在业务链条上,我们准备涉足更多元的户外业态以及建筑领域,让业务形态更丰富。”王毅博说。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