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初,姬二斌在县医院就住了七天,因为村里要求住进扶贫社区的人家拆房子,作为村民组长的他,需要提前回来“主持工作”。姬二斌家所在的地方叫阳扒沟,人口最多的时候也不足十户人家,现在就剩下两户。严格的说,五保户姬大斌是姬二斌的大哥,也不能算是两家人。脚下的路是姬二斌自己花钱修的,村村通公路只修到距离他家3公里外的地方,去年姬二斌卖了一头牛,请来挖掘机,修了这段路。
眼前的这个深山小村落就是姬二斌的家。根据他的说法,祖上应该是清朝末年闹刀客的时候,逃进来的。他们祖上来的时候,整条山谷十几里都没有人家。现在两个儿子也没住在山里,整个村子,其实只有4口人,分别是大哥姬大斌、傻弟弟姬小斌,以及姬二斌和他的的妻子。
豫西深山区以前都是土墙草房,在姬二斌结婚的时候,他们在附近的山坳里自己烧制瓦片,慢慢盖起了土墙瓦房。至于儿子这座贴了瓷砖的平房,在村子里被称为“炮楼”,地理位置最高,也很显眼,更是阳扒沟召开村民小组会议的场所。尽管已经进入四月,姬二斌的老伴儿还是穿着棉裤,她的腿因为患类风湿,导致罗圈腿,走路有些不灵便。
姬二斌住院这段时间,家里70多岁的哥哥,50来岁的弟弟,都需要老伴儿做饭、洗衣服、照顾。回来的时候,老伴儿只是淡淡的问了一句:“黄瓜籽捎了没有?”没有问姬二斌的身体情况,也没有说家里发生过什么事。姬二斌看了一圈,没有见到傻弟弟,问老伴儿:“老三去哪了?”“谁知道呢,清早喂完牛就没影了……”
阳扒沟是秋盘村最远的一个自然村,姬二斌初中毕业,就回到山村做小队长、会计。18岁的时候,自己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在村子老柿树下面青石板上,凿了一个石臼和榨油槽。他说:“那时候年轻,有力气,坡上也没有什么树,就俺们二三十口人,满坡种的都是谷子,交公粮,别的队需要借粮食,我们就不用,吃不完的粮食。”随着村民逐渐搬出大山,耕地大多荒芜了,夏季,姬二斌家的牛根本不用栓。
大山里最好的经济来源就是养殖了,姬二斌放牛养羊也是拥有40多年的经验。“别人觉得养畜牲风险大,我养这么多年,也没觉得有啥风险。咱家后面是一道洼,三面悬崖,洼底有水,我以前四五十头羊,往里边一赶,一天都不用管。”这头牛是姬二斌跟人合伙养的,春节前别人买回来时,瘦的不像样,牵到山上让他放。前几天合伙人过来看了看,两人大概算了一下,不说肚子里的小牛犊,就这个胖乎乎的样子,最少能挣四千块钱。
姬二斌跟人合伙养牛,养死了,他赔本金,赚了,平分利润。山里草料足,姬二斌喂牛干脆拉过来一个大竹筐。“它随便吃,吃饱了就不吃了,不用管它。”姬二斌说自己养畜牲的经验就是:管饱。不管是羊、牛,还是鸡,草料和粮食从来没有心疼过,除了草料,喂牛的石槽里还有一堆玉米,“它吃不完鸡吃,咱不欠粮食!”
“原来不是说下去住社区吗,咱是党员干部,得起带头作用,牛羊全卖光了。现在看着下去不行,还得回来。贫困户大都是有点残疾、智力不太正常的,这些人住到一起,时间长了,那会中?楼道里都是尿骚味。我哥有心脏病,怕吵,越吵越容易犯病,去敬老院都不行,别说去住社区了,可是不中。老三又是个憨子,人多地方,我怕他乱摸、乱跑,惹了麻烦,找不到家咋弄?”家里的白菜没有吃完,放在一口不大的地窖里,姬二斌扒出来后看着坏了不少。
老伴儿挑选着没有坏的萝卜和白菜,准备腌制酸菜。天气已经暖和了,这些菜再有几天,可能就坏完了。“你看俺俩长得不咋样,也是知道干净的人,跟那些憨憨傻傻的人住一起,觉得别扭。她就不想下山。再一个,从咱这儿到社区40多里,她不会坐车,摩托车也不行,坐车去一趟城,回来晕车跟没命了一样。有啥事都得两条腿走,她那腿,你也看见了,受罪,干脆,咱就住这儿算了……”
“人都走完了,地也没人争了,想种哪块就种哪块,再养羊也不怕跑谁家地里头了……”姬二斌养殖多年,本来存了不少钱,贪图高利息,他的钱被所谓“农村信贷员”拿去打了水漂,养殖40多年,只剩下了丰富的经验,就连从沟口到家门口这段路,也是去年卖了牛,才修起来的。“说他,他不听,总觉得是熟人,抹不开脸面,这么多年攒的钱,都给人家了,这下要不出来了,现在算是给别人当牛倌……”
老两口还在因为几万块钱没了的事情叹气,姬大斌拄着三个齿的耙子回来了,好喘一阵子。“心脏不好,想着挖几个红薯堆,栽几颗红薯,才扒了二三十个,就干不动了!”姬二斌赶紧给大哥一碗温开水,让他坐下休息。
中午吃过饭,姬小斌一脸憨笑,拿着一个钢筋焊制的火盆架回来了,才知道姬小斌不仅神智有些不健全,还是一个哑巴。姬二斌以为他偷了谁家的火盆架,一番呵斥。弟弟着急的比划着,大概4公里外一家要搬走,这个留给他了。
“要是有机会,我还想搞养殖,咱这道沟十来里,现在就俺一家。水是山泉水,从来没断过,我觉得养殖还能行。难呀,难就难在没本钱。你认识人多,帮我问问,要是有人愿意搁伙计,挣了,利润平分,养死了,算我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