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前言:本文,献给返乡创业正在农业领域努力前行的新农人;献给那些有梦想、有抱负,正准备跨行涉足农业项目投资的老板们,耐心读完、一定有收获!
老板回乡准备勘察农业项目
大多数返乡投资搞农业的人,都属于在外挣了钱的成功人士,回来基本都是大手笔的投入。
但对于农业,他们确实是“门外汉”。跨行投资创业,风险很大。
作者林海,6年走访200多位返乡投资创业涉足三农的老板,见过成功与失败的不少案例,加上自身这些年亲身参与农业一二三产业的体会。
总结:农业,无论是种植业还是养殖业都会面临这5道关,关关都很难,所以又称“鬼门关”:即“人才关”、“生存关”、“融资关”、“发展关”、“巩固关”。
很多人倒在这5道关的门口,没有机会看见明天的太阳。
通过这5道关所需要的时间周期,因人而异,因项目而异。养殖业除了养牛等大型牲畜需要的周期性更长,养鸡、养鸭等过关的周期要短些。种植业,除了种粮食和蔬菜周期短些,种水果肯定漫长。
本文林海今天只写第1关:人才关。
奉节某老板回乡种脐橙
大多数返乡投资搞农业的人,他们比当地人具有的优势是在外界有自己广泛的人脉资源,也有丰富的市场营销及经营管理经验。而最缺乏的是以下两大经验及资源。
一,农业生产技术的经验
这种经验,光凭几本书或听几堂培训课,很难学会。需要在真刀实枪中去实践探索。在自己遭遇一些困难后想办法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学到经验。
二,与村民、干部相处的经验
三农世界很复杂,农村是个人情社会,拿外边的游戏规则回乡做事,多会处处碰壁。人情关系到位,做起事情来可能会轻松些。
回乡投资创业的人,如果总认为自己在外多年见了大世面、学了一身本事,回到家乡太过张扬,自然不会得到当地人从心里的支持。在关键时候,可能还会遭遇落井下石。
这些经验,不是一时半会能积累起来的,若靠个人慢慢实践摸索,不仅需要花费更多的真金白银,还会付出更漫长的时间。
所以,林海认为在决定返乡搞农业时,首先要解决的是在当地的人才资源中,寻找具备同类项目技术、生产、管理等熟手,以合伙人方式合作,可以是资金入股、也可以是技术入股。
江西某老板种脐橙
寻找这种满意的合伙人不容易,需要用心去观察、去搜寻,同时具有以下几个条件的人才能与之合伙。
1,合伙人,一定要是本地人,坚守“任人唯贤”的原则
大多数返乡创业投资的人,常犯的错误,就是找自己老家的亲戚朋友或者一些有背景关系的人,来加入自己的团队。
请神容易送神难。如果这些人没有真本事,或者每天只知道吃吃喝喝、打麻将而不能踏实地干事情,更不能拉他们入股。
创造不了价值,一旦关系闹僵可能还会给你带来一大堆麻烦。消耗了资金,同时也消耗大量时间与精力,项目必败无疑。
如果您的启动资金充足的话,建议别惦记这些人拿资金来入股,他们如果进来亏了,可能凭口水都能淹死你,你在当地以后寸步难行。
项目初期,一定要找能弥补自己劣势,且真材实料、踏实肯干的合伙人。
某老板种的雪梨
2,合伙人,一定要具备经济实力,不能找负债累累或者正在为生活而愁的人
农业项目,见效周期太长。这个过程中必然会有很多困难和风险出现,需要熬得住,所以需要有经济实力的人。
那些已经负债累累或者正在为生活而愁的人,他们迫于眼前压力急需要短期的现金进账,很难为了一个未来的盈利目标而沉下心来做事。若在项目中遇到困难,他们可能丢下摊子,跑得比谁都快。
3,合伙人,需要有共同的思想和情怀
找合伙人的目的,并不完全是为了资金,最重要的是整合经验、能力与资源。
但几个合伙人在思想认识上要能志同道合。比如,你想搞有机绿色农业,而对方却不看好;你想种草莓,而对方却认为种中药好……
三观难融合,思想不一致,合伙做事,失败是必然!最终会形成三个诸葛亮,意见不合,还不如一个臭皮匠。
做农业项目,如果一开始就抱着捞快钱的想法,是不可能成功。捞快钱的人,只适合去做一些投机倒把的生意。
搞农业,需要有一种大格局,大情怀。要么抱着树立一个农业品牌,做大做强,给当地产业发展树立一面旗帜,给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绿色农产品的情怀!要么,奔着解决农业领域某一难题,技术难题,供应链难题等……
有这类宏伟目标和情怀的人,才适合一起合伙搞农业。只有这类合伙人,才能静得下心来,长久坚持下去。
某老板回乡种火龙果
具备以上3大条件的人才,在当地县域范围内一定存在,只是更需要自己用心去物色。具备这些条件的人,大多数比较清高,你看得上人家,人家未必看得上你。
这就需要放下自己面子,拿出干大事的老板胸怀,以“谦卑、空杯、求贤若渴”的心态,学刘备“三顾茅庐”上门。
要把自己的优势、软硬实力充分展现给人家,给人家合伙加入的信心。同时,把人家的利益一定要明确白纸黑字地写清楚,少点弯弯肠子,才会有人愿意。靠一时的忽悠是难求到真“诸葛”入伙的。
案例:
四川某地杜总,返乡投资种200亩有机红心猕猴桃。他花了两个月时间,明察暗访去物色当地的合伙人,谈了16位,最终只有两位令他满意。
他采用了“基本待遇+人才入股+绩效奖励”的合伙模式,用尽办法软磨硬泡再花两个月,才打动人家的芳心。
他的合伙人,其中一位是在当地研究猕猴桃种植10多年的农技退休人员,园区修剪育苗、浇灌施肥、病害防范都做得很到位。如今7年了,园区还从没得过人们传说中的“溃疡病”,平均每亩产优质果都在3000斤左右。
另外一位,则是一名退休的乡镇老干部,对农民的利益说到做到,在当地周边的农民中深得人心,口碑非常好。平常他请当地农民来干活儿,几乎没人窝工;夏天暴雨多,园区需要及时排水,他只要用喇叭一吼,无论暴风雨多厉害,几分钟以内周边的农民都会进园子来帮忙排水护园。
杜总的200亩基地,现在全封闭管理,外人想去参观很难。目前挂果的只有80多亩,但这几年收入都稳定在240万元以上,未来有望突破800万元产值。
老板回乡种的猕猴桃
(本文完结,下一篇:第2关“生存关”,农业项目如何从多个盈利点来“造血”!作者林海欢迎您继续阅读!林海讲三农,为三农讲真话,从不同视角找方法,欢迎长期关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