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希望的田野上产业链上拓新路 致富链上惠三农

秦州区融媒体中心8月30日讯(记者 王歧)近年来,华岐镇围绕“建设秦州区西南片区农业产业强镇”的目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整合优势要素,发展规模种植,延伸产业链条,推进现代农业融合发展,让广大农民聚在产业园、富在产业链。

眼下,华岐镇李秦村姚家山300亩水果玉米进入采摘期。一大早,公司负责人带领村民抢抓农时掰玉米,“咔嚓”“咔嚓”的清脆响声伴着欢声笑语回荡在田间,到处是一派喜人的丰收景象。

“我们这几天掰玉米,早上6点就开始了,到12点就歇了,下午2点就上班了,一天一个人掰6至7袋子。”华岐镇李秦村村民裴燕燕说。

今年,在引进后土农业集团有限公司后,华岐镇李秦村的群众在家门口就能赚到钱,土地流转后,农户可到种植基地务工,既增加劳务收入,又能获取土地流转金。

“我在这干活已经三个多月了,为了方便,家里也能照顾上,一天挣100元,挺好的。”华岐镇李秦村村民李雪芳说。

“在这个山上我们有八亩多地,原来地荒一半、种一半,现在流转了,就没有撂荒土地了,也能到这里打工挣点钱。”华岐镇李秦村村民李秀英说。

在华岐镇李秦村姚家山种植的高粱处于灌浆期,放眼望去,高粱连方成片,颗粒饱满的糯高粱籽压弯了穗头。据了解,此处的高粱种植区域是去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今年也是在该项目完成后的初次种植。

“长势喜人,预计亩产量达到800斤左右,每亩地收益将达到1400元左右。”后土公司华岐镇种植基地负责人说。

今年,华岐镇将撂荒地整治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引进种植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特色产业,为下一步扩大种植面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今年我们引进甘肃后土农业集团有限公司,在李秦村种植了800亩高粱,长势喜人,远远超出了我们政府和企业的预估,为我们下一步发展规模化农业增加了信心。”华岐镇副镇长王锋说。

在不远处的辛大村连翘种植基地,一株株连翘籽粒饱满,20余名村民三五成组,正忙着采摘成熟的连翘。

“目前,产量每亩达到150公斤,连翘标准产量的话250公斤至300公斤,今年因为霜冻天气影响减产比较严重,我感觉我们华岐镇地理位置、水土、气候都适合连翘的生长和发展。”华茂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汪小康说。

“出去打工人家也不要,不认识字,也不适应,现在在这我感觉能把家里照顾上,一年也挣上2万元,挺好的。”华岐镇姚宋村村民李月英说。

连翘采摘期间用工需求增大,据带班工人李旺林介绍,采摘连翘的村民们好一点的每天能有上百元的收入,差一点也有八十多元的收入。

“我们摘连翘都是附近村上的人,一天用工20多个,平均下来一个人摘连翘50斤至60斤,姚宋村、辛大村、窝坨村这些村的人,工资发放是按照摘的斤数来算的,一斤3块钱。”华茂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人员李旺林说。

“这个连翘种植在我们山上形成了规模,让我们这些家里上有老、下有小的妇女,在没地方打工的情况下在这挣钱,养家糊口。”华岐镇火石村村民民辛润香说。

今年,华岐镇在高标准农田建设、撂荒地复耕复垦、土地流转上下足功夫,确立了“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计划打造三大梁粮食种植产业带,新引进5家合作社,在全镇范围内种植水果玉米300亩,高粱800亩,大豆2000亩。

“下一步,我镇将突出“补短板、强弱项、抓重点”,因地制宜发展适宜特色产业,稳定增加群众收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补短板、强弱项,不断开创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华岐镇副镇长王锋说。(编辑 陈每阳)

小编寄言
本站信息均为整理而来,如有侵权,欢迎点击文章结尾的 举报 进行反馈。
作者头像
肥猫快跑创始人

创业巴巴是一个以创业、投资为主题的网站,旨在帮助更多人的成功创业。

上一篇:4个适合穷人的特种种养创业项目,暴利惊人,赶快下手!(穷人创业一千元以下的养殖)
下一篇:姐姐和姐夫卖了10年馒头,都不如他俩卖一个月麻辣鸭赚的多

发表评论